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走讀臺南海安路日常的藝術 街道就是美術館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臺南市海安路又被稱為茶街,入夜後燈火通明,小吃店、燒烤店、酒吧、飲料店……等琳琅滿目的商家,總是座無虛席,是臺南人最日常的夜生活,但海安路讓人流連的不只是這些美食,在這段歷史街道上,映入眼簾的裝置藝術,會讓人不自覺地傾心忘返。
 
一九九三年前,海安路是臺南最繁榮的商圈之一,後因政府政策地下街開挖失敗而停工十年,百位居民被迫搬離,商家也因此關閉,隨著時間消逝而逐漸沒落,而工程停工後留下許多斷垣殘壁,讓此時的海安路猶如廢棄的城市。直到二○○三年,臺南市政府都發局與藝術家杜昭賢的改造,才讓這裡有了一絲生機,讓海安路從此與藝術有了緊密的連結。當時杜昭賢與幾位藝術家在民權老街策畫「藝術建醮」的展覽,以老房子推廣藝術,獲得很好的回響,都發局看見了這樣的成效,便想起也許可以把這個概念運用在海安路上,於是邀請杜昭賢一同策畫海安路藝術造街的活動。
 
舊屋新裝 美麗新世界
 
藝術造街活動過程並不簡單,原居民從一開始不願相信政府的冷漠態度,到後來被杜昭賢的堅持與熱情感動,願意出借因當初政府開挖停工而荒廢的房子。藝術造街共分為五個階段,第一階段「美麗新世界-海安路藝術介入計畫」,此階段首要目標改善街道的景觀,為斷垣殘壁的街景穿上新衣;第二階段「全民藝術造街計畫—啟動公民美學運動」,讓民眾參與街景藝術,融入生活;第三階段「市影—海安街道美術館」;第四階段「海安春醒」;第五階段「海安家+9」。透過不同階段的計畫,將全新的藝術裝置設立於街道上,慢慢地讓藝術的氣息扎根、擴散。
 
而在改造的過程中,唯一被保留下來的是著名的藍晒圖,源自於建築師劉國滄所創作的《牆的記性》,屬於五階段中第一階段產出的作品,許多國內外遊客都被這特別的藍色牆面所吸引,作品的創作理念是「畫出過去生活的景致」,也同時蘊含著對未來的希望,這片牆與海安路的興起有著共存共榮的革命情感,直至二○一四年原屋主不再繼續租借,便把牆面塗白,許多與這面牆有共同記憶的人都感到難過與不捨,幸好在政府的努力下,於二○一五年重新為藍晒圖尋覓落腳處,讓這面牆上的藝術得以重現。並於臺南市南區西門路上打造藍晒圖文創園區,還從原本的一面牆重新打造成一個3D的立體空間,讓民眾與藍晒圖有更多的互動。
 
輕輕敲響 府城的聲音 
 
為延續海安路的街道藝術文化,二○一八年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舉辦「街道美術館PLUS」,展開為期兩年的展覽,至二○二○年八月十八日前,都可以前往觀賞。海安街區由國際知名荷蘭建築團隊MVRDV重新整合規畫,並委由都市藝術工作室連同中正路街道推動「街道美術館PLUS」計畫,讓民眾在觀賞裝置藝術之餘,還能享受綠意美化的視覺體驗,利用停車場的通風塔進行創作,以不同主題且貼近臺南做為創作理念,與路樹的綠葉形成一幅藝術跟自然融合的和諧畫面。此外,以通風塔為主體的裝置藝術,每日中午十二點到午夜十二點整鐘聲響起時,除了有燈光、色彩等變化外,還會以聲音輪流為人們報時,讓聲音也成為街道藝術的一部分。
 
在忠明街這一段為《亮亮雲&亮亮海安》,是藝術家林建榮、設計師劉晏庄的作品,使用燈塔的形象與紅白相間的顏色對比,吸引旅人注意。往前走幾步,在通風塔與通風塔之間,則會看到另一個作品《TAG海安&愛的OS》,由藝術家游文富所設計,以竹篾做成3D版對話雲,希望能讓民眾用借位的方式打卡拍照,還能在雲朵對話框裡面輸入文字,提升裝置藝術的互動性。如果繼續往民生路的方向走,可以看到一個色彩絢麗有漸層感的波浪裝置,此作品是藝術家陶亞倫的創作《潮起潮落》,訴說著臺南的城市發展與運河息息相關,運河連接臺南市區到安平,串起了人們的情感及生活,用藍色象徵河水,作品漸層的變化和波浪的設計就像水的潮起潮落,也代表著時光流逝的意象。
 
街道藝術帶動的不僅僅是海安路這條街道,也修復了海安路居民的心,讓人與人之間重新連結起來,也讓其他縣市甚至國際看見府城文化的力量,同時帶動了周邊的中正路、神農街、正興街……等文創產業的發展。運用城市的歷史遺跡,讓我們看到藝術對於城市的價值及重要性,更見證了藝術如何翻轉海安路的命運,不僅賦予了城市新生命,也展現了在地的價值。下次來到臺南,經過海安路時,記得放慢腳步靜心欣賞這條街道美術館,在白天與夜晚不一樣的景致裡,有屬於臺南這座古都的現代生活美感,一起走讀這裡的藝術日常。
 
海安路藝術街
 
★ 地址:臺南市中西區海安路二段
★ 電話:(06) 226 - 7151
★ 開放時間:全天候開放免門票
(點閱次數:424)